半岛体育 bandaotiyu 分类>>
阿斯利康在中国第32个年头动荡与不安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百家乐棋牌返水最高平台 2025最新
近日,跨国药企阿斯利康发布2024年年度财报,信息量很大,还都是重磅消息:
年报披露,1月公司已收到深圳海关出具的《移送审查起诉告知书》以及《鉴定意见通知书》。鉴定意见中提及,阿斯利康涉嫌偷逃进口税款,金额达90万美元(约合660万元人民币)。
阿斯利康认为,若被最终判定需承担法律责任,还可能被处以偷逃税款1-5倍的罚金。因此,其可能面临高达450万美元(约合3300万元)的罚款。阿斯利康表示,将继续全力配合中国相关部门。
2024年阿斯利康曾多次强调,“骗保案”“走私案”两串案件是针对员工个人的调查,不涉及公司层面。但随着前中国区总裁王磊“因在中国接受调查而暂时离开公司”,公司层面无法再与两串案件撇清关系,不得不正面回应。
自2013年王磊加盟以来,阿斯利康不断强化在中国的战略布局,致力于与本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深度合作。积极本土化,是阿斯利康一直以来对外展示的形象。
在经历了这场巨大变故之后,阿斯利康的中国布局会不会有变动?波及范围有多广?而在这场风波之后,其他同样处于转型阵痛期的跨国药企是否会因此更加谨慎地制定在华策略?
自2021年阿斯利康员工涉嫌医保诈骗案被揭开后,阿斯利康近几年面临着一系列的麻烦。
2024年6-9月,多起阿斯利康骗保相关案件陆续宣判,一项被检方命名为“星星计划”的操作,揭开了医药代表篡改基因检测报告,骗取医保基金的冰山一角。
过去三年间,仅深圳、福建两地,已有多起阿斯利康“骗保案”开庭审理或宣判,在重庆、江西亦有案件等待开庭。
引发“骗保案”的药物,是阿斯利康的明星抗癌药“泰瑞沙”(甲磺酸奥希替尼)。
“泰瑞沙”是全球首个三代EGFR-TKI肺癌靶向药物,有肺癌“神药”之称,为全球第六大抗肿瘤药物。
但是,并非所有肺癌患者都适用这款“神药”。从2018年10月开始,检出T790M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泰瑞沙”可以走医保报销;2019年9月起,“泰瑞沙”虽然能用于T790M阴性患者的一线月医保目录更新,患者才可以走医保报销。彼时的基因检测报告就像一封“判决书”,可以决定肺癌患者能否使用“泰瑞沙”,又是否符合医保报销条件。
“泰瑞沙”进入医保后,价格从5.1万元/盒一路降至5580元/盒。也就是说,在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T790M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使用“泰瑞沙”的费用差异巨大。有些患者使用“泰瑞沙”且想要通过医保报销,于是选择了篡改基因检测报告。
2021年7月,深圳市医保局根据举报线索,发现阿斯利康涉嫌篡改肿瘤患者基因检测结果骗取医保基金,17名员工涉案。
相关判决书显示,为将“泰瑞沙”纳入医保报销范畴,阿斯利康医药代表自行修改基因检测报告,或与基因检测公司勾结修改报告,甚至未做检测即出报告。据统计,目前各地阿斯利康骗保案累计涉案金额约3000万元,从基层医药代表到大区经理,已有数十位阿斯利康员工被判诈骗罪,主犯刑期基本在10年以上,最高刑期长达13年半。
2024年7月,阿斯利康原英飞凡产品线负责人时元捷因涉嫌走私被带走调查,“走私案”进入公众视野。
2024年10月底,阿斯利康中国发布消息,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主席及中国总裁王磊正在中国配合调查。2024年11月,阿斯利康在投资人会上否认了王磊被调查与“骗保案”的关联,并表示,大范围的“骗保案”调查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启动,曾卷入100多名阿斯利康前员工,但目前不涉及公司的现任高管。
在后续11月12日阿斯利康全球官网发布的三季报中,公司确认王磊已被拘留。并提到,阿斯利康中国区部分现任和前任员工正在接受多项个人调查,具体包括医疗保险欺诈、非法药品进口和个人信息泄露的指控。2024年12月4日,阿斯利康任命Iskra Reic为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负责人,接替王磊的工作。
2025年1月阿斯利康收到了深圳海关出具的《移送审查起诉告知书》以及《鉴定意见通知书》,意见书显示,阿斯利康涉嫌偷逃进口税款,金额达90万美元。根据相关信息,阿斯利康认为《鉴定意见通知书》中提及的进口税款涉及英飞凡(Imfinzi)和替西木单抗(Imjudo)。
从资料看,替西木单抗和英飞凡存在香港和内地的审批进展不同。英飞凡在内地获批比香港晚了两年八个月,替西木单抗暂未在中国内地获批。
目前公开的走私案细节较少。但可以确定的是,相关人员利用了香港、内地药品获批上市的时间差,在药品在香港上市后,通过粤港走私路线将药物运进内地,以抢占市场先机,形成了规模化的非法获利链条。
近日,不少跨国药企发布2024年财报。从公布了中国区销售数字的企业来看,在2023年被默沙东凭借HPV疫苗超越之后,2024年,阿斯利康重回中国区营收第一,中国区总营收实现11%双位数增长,达到64亿美元,占全球收入12%。
增长的背后是不断引进的创新药物,2024全年阿斯利康共有8个新药及新适应症在中国获批。2024年11月,阿斯利康总计有9个药物及适应证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也在加大对中国的投资,2023年3月起投资的位于青岛的吸入气雾剂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已达7.5亿美元,项目仍在稳步推进中;2024年3月,阿斯利康又宣布在无锡增资4.75亿美元新建小分子药物工厂,预计未来在国内上市的阿斯利康小分子创新药物将在无锡新工厂实现从制剂到包装的生产。
阿斯利康1993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也是最早一批入华的跨国药企,王磊曾如此回顾:进入中国头十年(1993-2003年),阿斯利康很是看重中国巨大的市场机会;第二个十年(2003-2013年),阿斯利康重视中国的生产制造,设立了无锡和泰州的工厂;进入第三个十年(2013-2023年),阿斯利康重视中国创新。
在第一个十年,阿斯利康精准把握住了中国医药市场供需失衡的契机,将重心置于满足中国患者迫切需求的治疗领域。通过引入全球前沿药物,快速渗透并拓展了中国市场。迄今为止,阿斯利康已成功引进40多款创新药物,覆盖肿瘤、心血管、肾脏、代谢、呼吸、消化、罕见病、疫苗抗体及自体免疫等重要领域。
进入第二个十年,阿斯利康深刻意识到“作为医药企业,必须更加贴近患者需求”,因此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力度,致力于构建本土化的生产供应体系,积极推动“中国制造,服务全球”的战略,不断加大中国生产及供应投资。如今,阿斯利康在无锡、泰州、青岛三地建立的基地,向全球70多个市场输送优质药品,已然成为阿斯利康全球药品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
2013年,王磊加入阿斯利康,掌舵了其在华发展的第三个十年。彼时的阿斯利康,核心产品面临专利到期的困境,业绩急剧下滑,2011年至2013年营业收入从335.91亿美元跌至258.06亿美元;利润从99.5亿美元跌至25.71亿美元。在王磊加入之后,2014-2017年间,阿斯利康中国营收从22.42亿美元上涨至29.55亿美元,占总营收比重从8.45%上涨至13.15%。
在王磊手下,阿斯利康进一步推进本土化战略,着手新药研发,相继建立中国创新中心、中国新药研发部。2019年,阿斯利康中国新药研发部升级为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目前,阿斯利康中国研发管线多个项目,关键项目与全球同步研发率达100%。
阿斯利康认为,要实现再次快速增长,仅调整业务布局是不够的。必须在加速研发创新药物的同时,借助本土新兴创新力量,展开合作。
自2023年起,阿斯利康与中国药企的合作更加频繁,开启了推动中国创新企业和创新成果的出海序幕。自2023年以来,阿斯利康已与10家中国创新药企达成全球合作协议,累计总金额超85亿美元。通过融合中国创新,阿斯利康致力于加速全球新药研发,改善患者治疗结局并造福中国与全球患者。无论是以20.1亿美元与诚益生物就GLP-1药物达成的协议,还是以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阿斯利康都坚定地看好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的成就,并持续推动健康生态圈的扩展,展现“中国研发+全球商业化”的潜力。
回顾过去一年,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不少在华跨国药企受当前市场环境驱动进行了裁员、削减产品管线、暂停临床试验等一系列调整。
诚然,中国市场极具潜力,但“资本寒冬”还未过去,集采降价、医保控费、激烈的产品竞争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使得跨国药企不得不更理智地看待中国市场,重新评估风险与机遇,谨慎进行每一次决策。
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市场愈发成熟,跨国药企的成本控制和效益评估变得至关重要,过去那种依靠销售成熟产品就能在中国轻松获利的时代早就已经成为历史。药企之间的竞争将集中在研发、产品管线、市场定位等方面。
2024年2月,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升级为阿斯利康全球五大战略研发中心之一,这也是继2019年来的第二次升级,体现了该研发中心在加速全球医药研发、逐步引领中国高发疾病领域的全球临床研发、加速融合中国创新、赋能全球研发等方面做出的努力。
阿斯利康也在财报中强调,将持续在中国加大投资用于药物研发与生产供应。阿斯利康对中国市场的中长期发展充满信心,将一如既往地深耕中国市场。展望未来,期待在中国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将更多创新药物带给中国患者。
不仅阿斯利康,罗氏2019年10月宣布由罗氏研发中心升级而来的全新罗氏上海创新中心正式落成;日本武田制药亚洲开发中心负责人王璘此前对媒体表示,武田在上海的办公室如今已经升级为武田亚洲开发中心总部;吉利德从2022年起开始在中国进行本土研发团队和研发能力的建设,不断加大本土研发投入,目前吉利德中国研发团队已超过150人,约20项临床研究项目在国内快速展开;2024年10月,礼来在北京成立中国医学创新中心,并计划设立礼来创新孵化器,以促进临床研究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根据辉瑞中国2030战略,辉瑞在北京新建的研发中心将升级辉瑞在中国现有的全球创新药研发布局,并在辉瑞中国创新药物开发中发挥主导作用,推动China-All-In战略的高效实施……
阿斯利康的风波未定,警示跨国药企在加大投资的同时,合规性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国强化医药反腐与合规审查,跨国药企需更谨慎地应对审批差异与渠道管理,避免重蹈覆辙。
此前王磊执掌阿斯利康中国长达10年,阿斯利康一直以“内卷”而业界闻名,曾拿出过业务增长高达35%的好成绩。公司在医药代表身上的销售指标压力畸高,恐怕也是公司合规管理漏洞百出的关键因素。
如今“骗保案”“走私案”接连爆发,不得不让人怀疑,以往阿斯利康的好业绩是否都是在违规的道路上“高歌猛进”的成果?阿斯利康中国的企业文化是否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阿斯利康对中国地区的高管团队进行了大换血,从Iskra Reic接任一把手,到林骁出任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关冬梅晋升为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业务总经理、田大蓉任职中国助理副总裁兼乳腺癌事业部负责人,希望可以清除王磊执掌公司期间留下的个人烙印。
阿斯利康在中国的三十年,既是跨国药企适应本土市场的典范,也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升级的缩影。面对人口老龄化、创新药竞争加剧及监管环境变化,阿斯利康需在战略定力与灵活应变中寻找新平衡。其未来能否持续领跑,不仅取决于管线实力,更在于对合规、可及性与社会责任的长期践行。